clos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are subscribed to new posts at 水能煮粥亦能覆舟

失血 的農村金融 - 鉅亨網

Dated: 14 March,2012

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農民劉春明一想起去年秋天的事就有些后怕:滿院子跑的油雞沒有糧食吃,節水工程也沒有錢修,資金鏈斷裂的噩夢天天折磨著他。

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農民劉春明一想起去年秋天的事就有些后怕:滿院子跑的油雞沒有糧食吃,節水工程也沒有錢修,資金鏈斷裂的噩夢天天折磨著他。

50歲出頭的劉春明是渤海群興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他肩上擔負著115戶村民的致富夢。從2007年成立以來,這個合作社一直都是靠村民的自有資金維持,迄今已經投入了300多萬元。

村民們再也拿不出更多的錢來投資了,劉春民不得不求助於金融機構。兩年來,他無數次向北京農商行申請貸款,卻都無功而返,一分錢也沒有貸到。

劉春明的境況是全國45萬戶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縮影。他心里非常納悶——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都提出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但為什么農民貸款還是這么難?

盡管中央一號文件從最初的“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投入”,再到今年明確提出“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政策的力度逐年提升,農村金融一直都被政策持續關注,但事實并非如此。

另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在央行兩個“不低於”的指導之下,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數量也大幅提升,但實際中農民獲取的金融支持仍然是杯水車薪。

鄉村貸款瓶頸

作為立體種養殖技術的先進分子,劉春明在業內廣為所知,這從常常有千里之外的合作社來向他取經就能看出,但銀行要求提供合法抵押物,劉春明卻沒有商品房房產證,生態園和汽車以及合同等則不被銀行接納。實在缺錢的時候,他曾借過一次高利貸。

“杏子熟了,再不摘就掉地里爛了,需要租冷藏車往市里運,不得已只能找高利貸借。現在想起來都有點害怕,超過一天就是30%的利息,真是不敢再那樣做了。”劉春明說。

去年秋天劉春明遭遇了一次危機,那時小雞還沒有孵蛋,合作社既要做市場,還要為來年灌溉修節水工程,所有向村民募集的資金都用完了,雞馬上就要斷糧。劉春明急得團團轉,最後他向郵政儲蓄申請貸款,郵政儲蓄的要求是必須公務員做擔保。

“我是農民,除了鎮領導之外我也不認識公務員。”劉春明說,形勢所迫,他只能硬著頭皮去找書記和鎮長,在懷柔區渤海鎮黨委書記張福利和分管農業的副鎮長鐘福全擔保之下,郵儲貸給他18萬,解了燃眉之急。

田仙峪村的白寶海與劉春明有著同樣的遭遇。

白寶海靠養殖虹鱒魚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中央電視臺曾經給他拍過專題片,在今年春節期間還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的接見,公司的資產規模也已經達到了上千萬。即使如此,他仍然因為不符合規定貸不到款,公司發展的資金幾乎全部都是自有資金和民間借貸。

“就我們效益這么好的企業都貸不著款,別人的話就可想而知了。”白寶海說。

劉春明和白寶海們的大額信貸需求在如今的金融體系之下難以得到滿足,抵押是所遇到的最大難題。按照我國《物權法》《擔保法》等法規規定,農民住房、宅基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不能作為有效抵押物,農民又很難找到符合銀行要求的擔保單位。

渤海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鐘福全這幾年一直在嘗試搞板栗收購貸款,每年4月鐘福全會召集板栗收購商,農信社領導坐在一起碰碰頭,談談貸款需求的情況。去年向農商行申請了3000萬,最後批了2000萬。農商行要求有擔保公司進行擔保,渤海鎮從財政資金中支出1%共20萬的擔保費。

鐘福全對這筆錢非常心疼,渤海鎮每年的可支配財力也不過幾百萬,若是每年都拿出幾十萬來為農戶貸款做擔保,并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方案。

瓶頸之源

針對上述問題,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曹力群對本報記者表示,全國范圍來看,北京農村的信貸狀況算是非常好的,中西部的很多省市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幾乎完全依賴民間借貸。

根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10年,全國仍有2312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機構的存在,而這些沒有金融機構存在的鄉鎮,絕大部分都集中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杜曉山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成立了村鎮銀行、小額信貸公司等新興農村金融機構,監管部門也要求大型金融機構下鄉,因此涉農機構在不少縣級和縣級以上的競爭是比較激烈的,但鄉鎮以下則誰也不愿意去,包括農村金融的主力軍農商行和農信社在基層的服務和網店也是不足的,服務質量更是無法與城市同日而語。

“這說明商業化傾向之后,利潤成為銀行最重要的考核目標。”杜曉山說,“服務三農”和“商業運作”一般易成為一對難以統一的矛盾。若是完全基於市場機制,難以形成有效的農村金融服務供給。

這也成為農信社改制最被詬病的原因——改制后農信社“脫農”的沖動越來越大,雖然實力增強之后涉農貸款總量增加,但所占比例卻在下降,本應該服務於農業的農信社也開始把重點轉向城市,向高收益行業轉移。

銀監會去年8月宣布,從2011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將全國農村信用合作社全面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不再組建新的農村合作銀行,現有農村合作銀行要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

截至2011年末,全國已有402家由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的農村銀行機構,其中農村商業銀行212家、農村合作銀行190家。

基層農信社系統對銀監會“一刀切”也表示了不同看法。

浙江一位縣級農信社的負責人稱,“一刀切”的改制將嚴重弱化農村金融服務,他認為中國現行的金融體制不缺大型商業銀行,缺少的是為農民服務的小型金融機構,農信社純農業貸款占到了當地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95%以上,其貸款利率也低於郵儲、村鎮銀行等新興機構。農信社若全部改制為商業銀行,將沒有機構承擔合作金融的角色。

曹力群認為,農信社改制之后實力增強確實加大了對農村信貸的投入,但同時它的風險控制也增強了。北京市金融基礎雄厚但仍然存在劉春明們貸款難的現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農信社改制為一級法人的農商行,對於風險控制和信貸總量更加嚴格。“改制后權力上收得太厲害,即使基層人員想貸款,也沒有錢貸。”

據渤海鎮副鎮長鐘福全介紹,去年渤海鎮的存款余額為3億元人民幣,所獲貸款總計4600萬,農商行是鎮上唯一的金融機構。

涉農貸款的結構“秘密”

根據銀監會最新統計,到2011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為14.6萬億元,較上年初增長2.7萬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24.9%,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8.8個百分點。

對於此,曹力群認為,出現涉農貸款大幅增加而農村資金困難并存的情況,表明金融供給的總量和結構都出了問題。

央行公布的《2011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三農”貸款隨各項貸款增速回落而有所減緩。農戶貸款余額3.10萬億元,同比增長19.1%,比上年末下降10.1個百分點;全年累計增加5017億元,同比少增867億元。農業貸款余額2.44萬億元,同比增長11.2%,比上年末低9.8個百分點;全年累計增加2452億元,同比少增1640億元。

根據《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涉農貸款分為農戶貸款、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以及城市企業及各類組織涉農貸款三大類。

一直以來金融機構能夠直接惠及農民的就是農戶小額貸款,這種貸款屬於信用貸款,不需要抵押,方便快捷。但缺點是數額太小,很難對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根據農業部對2萬多個農村固定觀察點的統計,2010年,農戶借貸首要的資金來源為私人借款即民間借貸,占到52.91%,比2003年的65.97%下降了13.06個百分點;銀行貸款(主要是農行)占到20.31%,比2003年增加了6.45個百分點,信用社貸款占到25.59%,比2003年增加了6.69個百分點。

這表明,近年來農行和信用社對於農村的信貸投入都有所增強,農戶向金融機構借貸的意愿也在增強,但所占比重不大,民間借貸仍然是農民借貸最重要的資金來源。

曹力群表示,農民當前資金需求缺口比較大的養殖業和設施農業,常常是以十萬計的,有的甚至高達幾百萬。傳統的民間借貸根本無法滿足這種需求。

“農戶對金融的



Click here to read this post at 水能煮粥亦能覆舟.



charliechou88@gmail.com



To unsubscribe or change subscriber options visit:
http://waterpurifier.firlife.com/?wpr-manage=NCUkJTElJCVOSWsweW4xMzI5ODM4ODM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ter3659 的頭像
    water3659

    水能煮粥亦能覆舟

    water36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