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購礦泉水,快!
近日來,鎮江、南通都出現了這一幕。
市民恐慌的原因,由眾說紛紜的猜測變成現實:長江水真的被污染了。昨晚,鎮江市政府應急辦發布通告確認了這一事實:2月2日下午至2月3日凌晨,長江水鎮江段遭受苯酚污染,污染源可能來自一艘曾停靠鎮江的韓國籍船舶。目前對該船正在緊張排查中。
2月6日晚,江蘇如皋市(隸屬南通)在長江取水口檢測到來自上游的水體中揮發酚超標。其后,微博上有網友稱:“南通上海博友請注意,一艘載滿化學品的船在江陰沉船,有大量化學品泄漏,預計下午會到達長江下游,危害程度不明,請儲備生活用水。”此說法引發部分市民去超市、商場搶購礦泉水。江陰警方官方微博昨日發布消息稱:“針對網稱昨日有一艘載滿化學品的船在江蘇江陰段發生沉船,引發部分網民猜測。經核查,該信息純屬造謠,目前公安機關正在追查信息來源。”
苯酚,又稱石炭酸、羥基苯,是最簡單的酚類有機物,一種弱酸。常溫下為一種無色晶體,有毒,有腐蝕性,常溫下微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液;當溫度高於65℃時,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暴露在空氣中呈粉紅色。
鎮江市民李先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月3日,發現自來水有一股特別刺鼻的味道,次日收到政府短信,說自來水已恢復正常,忽然想到自來水可能被污染了,於是立即動身去搶購礦泉水——到了超市,發現所有的人都是奔著同一個目的而來。
壞消息沿著長江向下流,流到了南通。昨日,南通市面上的礦泉水也幾乎被搶購一空。
“我們家鄰居都搶了好幾箱,我們家搶到的是兩塊五一瓶,平常賣一塊多的那種。不過自來水現在沒什么異味,搶來的都堆倉庫里了。”南通一位市民告訴本報記者。
7日晚,經國家、江蘇省專家組13名成員的周密調查,確認自來水出現異味是一起偶發水源污染事件。綜合環保、城建和衛生部門對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的多次檢測結果,專家組一致認為水源水苯酚污染是造成此次鎮江市飲用水異味事件的主要原因。南通市政府初步排查,發現一艘曾停靠鎮江的韓國籍船舶排口管道閥無法關嚴,有重大嫌疑。目前,省海事、環保和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等有關方面,正在緊張調查取證。
重化工業沿長江密集布局,是此次污染事件不可忽視的大背景。在鎮江市方面發布上述調查結果之前就有消息稱,事故韓國輪船是在鎮江李長榮碼頭卸苯酚時發生故障。不過截至本報發稿時,上述消息還沒有獲得官方確認。
7日下午,本報記者實地考察了此次污染事件所在的長江岸線。
鎮江市的生活用水,主要來自金西水廠和金山水廠,水源地位於長江岸邊的征潤洲村境內,設計取水規模60萬立方米/日。長江流經此處,形成了一條不到百米寬的支脈,取水口位於支脈之側,圍墻環繞,門口寫著“鎮江市水源保護區”幾個大字。抬眼望支脈對面,有數根藍白相間的大煙囪,冒著滾滾白煙。
離取水口不遠便是金西水廠,也在長江邊。從金西水廠沿著312國道一路西行,會不斷看到各種塔吊、巨型煙囪、滾滾白煙、圓形冷卻塔。造船廠、制藥廠、石化廠、焦化廠等各種重化工業企業,沿長江邊一字擺開。這正是長江沿線重化工業密集發展的縮影。
征潤洲上游約13公里處的高資鎮,正是鎮江化工業最為集中的地方。
江蘇省在2003年啟動了“沿江開發”戰略,目標定位之一是裝備制造、化工和冶金產值分別占區域工業產值的25%、24%、14%。此戰略的啟動適逢發達國家重化工業向中國進行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對形成江蘇省十年來在重工業領域的領先地位居功至偉。但另一方面,化工業密集地區,對社會公眾的心理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截至本報發稿時,鎮江、南通環保局均稱自來水已經可以放心飲用。
鎮江方面稱,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認為,根據目前數據,鎮江市被污染自來水中的苯酚含量是低濃度的,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根據美國國家環保署(EPA)制訂的關於苯酚的標準,3.5毫克/升是該類化合物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最低濃度,鎮江市檢測出的苯酚含量在0.001毫克/升~0.132毫克/升之間,遠低於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最低濃度。
南通環保局發布通告稱,目前,南通市區飲用水源水質是達標的,水廠供水是安全的,請廣大市民放心飲用自來水。
考慮到居民在排清管網末梢水過程中,受到一定經濟損失,鎮江市政府決定對所有市自來水公司供水居民戶2月份當月水費減半收取。